飞铅钓怎样调漂,飞铅打浮怎么调漂( 四 )



什么叫飞铅钓法? 飞铅钓法怎么钓草鱼鲤鱼
鲤、草:草鱼属中层鱼种 , 但钓友们多是采用底钓法 。 所以我就把它与典型的底栖鲤鱼归在了一起讨论 。 鲤、草的体型普遍偏大 , 而且多数胆小、狡猾 , 所以采用悬坠钓法就尤其要小心铅坠在水中的位置是否会引起鲤、草的警觉性 。 大家普遍采用长子线的方法来提高铅坠离饵的位置 。 因此 , 采用“飞铅”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。 由于我们垂钓的泳层是距水底30cm的高度范围 , “飞铅”量为10cm即可 。
其应用“飞铅”的主要目的:
⑴长子线良好的引、诱鱼作用;
⑵铅坠的隐蔽性较好 。
而“飞铅”钓法能加快浮标的翻身速度 , 对此类鱼种几乎无明显效果 。
飞铅钓法的技术
采用“飞铅”钓法 , 多是注重其诱鱼和底部过滤杂口的特点 , 也就是说在垂钓开始阶段 , 常使用“飞铅”来搜鱼、抽窝 。 当发现有鱼进窝且多次出现截口讯息后 , 便停止“飞铅”并加大饵团 , 让钓饵以更快的速度进窝擒鱼;鱼口慢时再以 “飞铅”聚、诱之 。 充分发挥其诱、钓互辅的功用 。 飞与不飞 , 变化起来比较方便 , 而且在鱼层发生变化后 , 用小饵配合不同长度的“飞铅” , 也是兼找鱼层的首选方法 。
“飞铅”钓法与浮标、饵重、提铅的长度、鱼种、鱼情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, 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,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铅坠上移 。 有时同是采用“飞铅”但效果却相去甚远 。 原因就在于钓手本身对“飞铅”的运用是否合理得当 , 是否针对适时的鱼情 。 也就是说钓手的经验是运用“飞铅”钓法的制约因素 。
钓鱼如何正确使用飞铅钓法? 飞铅钓又称蚂蚁上树 , 就是把铅坠连同两边的太空豆整体上移 , 多用于密度非常大的生口鱼 , 垂钓时不需要看浮漂 , 只凭感觉数秒数提杆 , 也就是打频率 , 水线的长短和上移铅坠的距离根据鱼情和频率快慢决定 , 没有统一要求
用飞铅钓水皮的时候 , 哪些技巧要点需要学习? “飞铅”又称之为提铅 , 也就是在不改换钓组的条件下 , 仅仅是把铅坠整体上移一定距离的钓法 。 那么铅坠上移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为了缩短铅坠与浮标的距离(“缩短”水线的长度) , 同时也就加大了钓饵与铅坠之间的距离(“加长”子线的长度) 。 “缩短”水线是为了减小铅坠下摆的摆幅——摆幅减小了 , 浮标翻身站立的速度就相应的得到了加快;而“加长”子线 , 就是增加了钓饵的摆幅 , 也就是减缓了钓饵下摆的速度 。 因此 , “飞铅”钓法的突出特点就是:浮标的翻身速度得到加快、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、钓饵的下落速度减缓——这就是“飞铅”的“变化” 。
由此我们不难看出:浮标翻身速度的加快 , 便于我们更早的观测鱼讯的产生;钓饵下落速度的减缓是有利于增强动态诱鱼的效果 , 使钓饵的下落更接近于自由落体 , 能够很好的消除鱼类的警觉性 。 钩饵下落速度的减慢最突出的作用是便于大泳层的搜鱼 , 也就是说在未知鱼层或鱼儿发生变层的时候 , 采用“飞铅”可以很快的找到鱼群所在的位置 。 这也就是“飞铅”的“应对” 。
然而 , “飞铅”的弊端也是清晰可见的:浮标翻身站立后的停顿时间加长后 , 在此停顿时间内的鱼类索饵讯息就很难及时的反应出来 。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鱼情、鱼种的情况下 , 此停顿却是很好的钓点 。 比如浮钓中遇到乱口时 , 主抓浮标停顿过程中的异变 , 确是过滤虚口、抓实口的有效时机 。 还比如浮钓鲢鳙 , 根据鲢鳙的吸食特点 , 有意的“延长”浮标的站立时间 , 可以很好的增加鲢鳙的索食时间 , 浮标的漂移与颤抖就是提竿的有利时机 。 另外 , 子线的增长 , 也会减弱鱼类索饵讯息的传导 , 很容易出现丢口现象 。 因此“飞铅”钓法的运用依赖于钓友们的实践经验!何时采用?为什么采用?是钓们在采取“飞铅”钓法之间所必须考虑好的关键问题 , 否则 , 往往会事与愿违 , 造成事倍功半、得不偿失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