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养生常识:吃三多 防四病 护五部位

【冬季养生常识:吃三多 防四病 护五部位】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 , 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。 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、睡眠、运动、药物等手段 , 达到保养精气、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的目的 。 养生要特别注意吃三多、防四病、护五部 。
饮食:掌握“三多”原则
多吃白色食物降火
立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供暖 , 室内干燥的空气让人“上火” , 这时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 。 中医认为 , 解除燥热多用润法 , 根据五行五色的原理 , 白色食物最能防燥热 。
做菜时 , 可以选择白萝卜、白菜、冬瓜、百合、银耳、莲藕等 。 其中 , 白菜、萝卜功效最好 , 可谓是最经济实惠的补品了 , 但肠胃寒凉的人在冬季应该少吃 。
多吃牛、羊肉御寒
吃牛、羊肉可御寒 。 怕冷的人还可多吃胡萝卜、芋头等富含无机盐的根茎类蔬菜 , 以及海带、紫菜、菠菜等含碘食物 。 研究发现 , 怕冷与体内无机盐和碘缺乏有关 。 女性可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 , 比如动物肝脏、瘦肉、菠菜等 。
多吃蛋白质提高免疫力
对于免疫力本身就比较差的老人和孩子来说 , 寒冷是健康的最大威胁 。 因此 , 这段时间要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 , 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, 鱼虾肉、鸡蛋、花生、核桃中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 。
预防:四种疾病最易高发
心脑血管疾病
一到冬天 , 患心梗、心绞痛、中风、心肌梗死的病人就会增多 , 寒冷刺激会使人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, 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 , 导致血压不稳 , 引起急性并发病 。 所以 , 高血压患者在冬天更要坚持服药 , 按时监测血压 , 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、速效救心丸等药物 , 如果连续几天都感觉乏力、头晕、胸部不适 , 最好及时就医 。
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
老人、吸烟者、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冬天都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 , 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肺气肿或肺心病 , 寒冷刺激也容易诱发哮喘 。 这类人除了要按医嘱吃药 , 还要注意保暖 , 少吃辛辣的食物 ,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。 另外 , 还可以通过打流感疫苗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 。
流感:
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 , 加重潜在的疾病 , 如心肺疾患 , 而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后 , 容易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, 甚至可能致死 。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, 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 , 注意卫生 , 勤洗手 , 还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。
摔伤:
下雪天容易骨折、摔伤 , 老年人在雨雪天最好少出门 , 出门须有人陪 。 如果刚下过雪 , 最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 。 一旦路面结冰 , 行走时要像企鹅一样迈着小碎步 , 让双脚平摊身体的重量 。 另外 , 膝盖至臀部的股骨是老人的致命点 。
一旦滑倒 , 可用双手支撑一下 。 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 , 应先检查哪个部位摔伤了 。 如果腰疼 , 千万不要乱动 , 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。
护好五大部位――脖子、肩膀、腰部、膝盖和脚
寒冷的天气会连累这5个脆弱部位 , 引发颈椎、腰背、膝关节疼痛 。 双脚距离心脏最远 , 供血最差 , 所以也更容易受凉 , 引起感冒等 。
尽量穿高领衣服 , 外出戴围巾;晚上睡觉时别把肩膀露在外面 , 可以在肩膀上搭一条毛巾;腰和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个护腰或护膝 , 穿上棉背心;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。
起居:早睡晚起勤喝水
早睡晚起:《黄帝内经》有“早卧晚起 , 以待日光”的说法 , 就是冬天要早睡、晚起 , 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后 , 尤其是老人 。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 , 早睡可以保存阳气 , 保持温热的身体 , 晚起可以补阳气 。 而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 , 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 , 负责抵制一切外邪 , 保卫人体的安全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