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棚】注意预防大棚西葫芦病毒病


注意预防大棚西葫芦病毒病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 , 西葫芦病毒病进入发病高峰期 。 特别是管理粗放、肥水供应失调的大棚易于发病 , 菜农应做好预防工作 。
一、症状特点
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深绿色斑 , 随着病症逐渐加重 , 病株上部叶片呈鸡爪状 , 植株矮化 , 新叶表现明脉及花叶斑驳 , 叶色浓淡不均 , 叶片变小 , 缺刻深 , 叶缘黄化 , 皱缩 , 病株化瓜、不结瓜或结瓜畸形 。
二、防治方法
1.消灭蚜虫 。 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重要媒介 , 因此防治蚜虫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。 可用2.5%溴氰菊酯、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、 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, 连喷3~4次 , 间隔7~10天 ,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安装防虫网 , 防止蚜虫进入棚内 。
2.减少接触传毒 。 病毒病可通过植物伤口传毒 , 因此在栽培上应当加大行距 , 尽可能减少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 。 农事操作应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 。 对早熟西葫芦不需打杈 , 避免造成伤口传毒 。
3.加强肥水管理 , 避免早衰 。 西葫芦秧苗早衰极易感染病毒病 , 在栽培中必须加强肥水管理 , 避免缺水脱肥 。 在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, 降低地温 ,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遮阴降温防止秧苗早衰 。
4.药剂防治 。 发病初期可喷施20%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300倍液 , 每7~10天一次 , 连喷3~4次 。
. 【【大棚】注意预防大棚西葫芦病毒病】

    推荐阅读